高邑腰鼓起源于20世紀(jì)50年代,系陜北腰鼓向全國輻射、流傳過程中產(chǎn)生的新的藝術(shù)形式,經(jīng)50年的發(fā)展演化及加工改造,已形成地方特色鮮明、獨具一格的民間藝術(shù)。
高邑腰鼓為大型戰(zhàn)鼓的配鼓,與鈸、镲等民族樂器地位相同,在一些社火、喜慶活動中和大秧歌同臺演出。到20世紀(jì)60年代,正式與大鼓、秧歌分離而單獨存在,上升為主導(dǎo)地位,大鈸則成為它的配器。
高邑腰鼓鼓身細長,雙頭幔面,尺度與形狀和陜北腰鼓大同小異,左跨腰間。演員服飾為古代兵勇服裝,,色彩各異,褲褂均輟飾云頭花紋,彩綢包頭而成英勇巾,腰系綢帶兼起固定腰鼓的作用,給人一種威武雄壯而醒目奪人的感覺。
高邑腰鼓以陣容龐大、齊整劃一而見長,鼓點均由指揮隨機而定,連續(xù)變幻;緞幼鳛楣拈惩旎、隊行變化、跳躍擊打、分組對打等多種。